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无偏漫射光被物体反射后变为部分偏振光,菲涅尔定律阐明了入射角和反射光偏振度的定量关系。入射面的方位角和反射光的偏振角存在90°的方位差,由此可以获得入射面的方位角。综述了透明物体面形偏振成像测量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Lawrence B Wolff提出的反射模型及透明物体反射光类型;进一步介绍了基于镜面反射光偏振特性的透明物体面形偏振成像测量原理,并针对测量中存在的入射角和入射面方位角歧义问题,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消除入射角和消除入射面方位角歧义的方法。鉴于已有算法均假定反射光线平行于偏振成像系统的光轴,但实际应用中常常不能满足这个假设,为此简单介绍了作者提出的基于向量运算的透明物体面形偏振成像测量方法;最后分析了透明物体面形偏振成像测量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推荐文章
红外偏振成像探测技术综述
偏振
红外
成像
探测技术
多光谱偏振成像侦察系统设计实现
偏振成像
侦察系统
STC89C52
多光谱成像
稳态大视场偏振干涉成像光谱仪的通量分析
稳态大视场偏振干涉成像光谱议
大视场
高通量
偏振化方向
光轴取向
应用空间编码投影法测量三维大物体面形
空间编码
3D测量
3D图像配准
3D图像拼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透明物体面形偏振成像测量技术综述
来源期刊 红外技术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透明物体 偏振面形测量 入射角歧义 方位角歧义
年,卷(期) 2014,(9)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与评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1-687
页数 7页 分类号 O436.3
字数 258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金伟其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10 4324 34.0 50.0
2 王霞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22 1616 23.0 33.0
3 夏润秋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8 131 5.0 8.0
4 刘敬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2 151 5.0 12.0
5 王亚慧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26)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9)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透明物体
偏振面形测量
入射角歧义
方位角歧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红外技术
月刊
1001-8891
53-1053/TN
大16开
昆明市教场东路31号《红外技术》编辑部
64-26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61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308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