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脉络膜上腔电刺激参数优化的组合方式,指导实际应用中脉络膜上腔视觉假体刺激方案的选择.方法 将带有不同尺寸刺激点(50μm、150 μm、350μm、500μm)的薄膜电极植入白兔脉络膜上腔,进行跨视网膜电刺激,于动物的视觉皮层硬脑膜外记录电诱发电位(electrical evoked potential,EEP).实验中采用的刺激脉冲波形为先负后正或先正后负的双相脉冲,脉冲宽度分别为0.25 ms、0.50 ms、0.75 ms和1.00 ms,刺激频率为1 Hz、2 Hz和4 Hz.结果 实验中无论采用哪种尺寸的电极进行刺激,整体上诱发EEP所需的阈电流均随着脉冲宽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当刺激频率从1 Hz增加到4 Hz时,阈电流增加的幅度在短脉冲宽度(0.25 ms)刺激时为77%(500 μm电极)和170%(150μm电极);在长脉冲宽度(1.0 ms)刺激时,增加的幅度较低,约为38%(500 μm电极)和131% (150 μm电极).与此同时先负后正的刺激脉冲所需的阈电流总是低于先正后负的刺激脉冲所需的阈电流.结论 由于采用大尺寸的电极伴以长脉冲宽度刺激时,诱发EEP所需的阈电流强度随刺激频率增加的幅度较小,此外先负后正的刺激脉冲所需的阈电流也相对较低,因此这些都将成为脉络膜上腔视觉假体未来应用中优先选择的刺激方案.
推荐文章
视觉假体神经刺激器的发展现状和挑战
视觉假体
神经刺激器
无线传输
脑机接口
视觉功能修复
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研究进展
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
巩膜切开引流术
玻璃体切割术
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
视觉假体的发展与研究
视觉假体
视皮层
视神经
视网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脉络膜上腔视觉假体刺激参数的选择
来源期刊 眼科新进展 学科
关键词 电刺激 电极 脉络膜上腔 阈电流 视觉假体
年,卷(期) 2014,(2)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7-130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46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389/j.cnki.rao.2014.003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范明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外科 8 4 2.0 2.0
2 梁婷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 6 8 2.0 2.0
3 隋晓红 上海交通大学激光与光子医学生物研究所 10 19 3.0 4.0
4 马兰茗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 4 1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电刺激
电极
脉络膜上腔
阈电流
视觉假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眼科新进展
月刊
1003-5141
41-1105/R
大16开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医学院
36-42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87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351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