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明确引起两杂柑品种(‘天草’和‘费尔切尔德’)严重落叶、枯梢现象的病原菌.[方法]在重庆柑橘园区采集典型染病杂柑叶片和果实,对染病组织进行分离,得到10株代表菌株,随机选取菌株FL-1和TCL-1进行形态学特征观察和致病性验证.采用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e ndo PG)片段引物PG2和PG3进行分子鉴定.[结果]鉴定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菌落颜色呈橄榄色,产生黑色色素浸入培养基内,褐色分生孢子,多呈链状分隔.将测序结果提交GenRank通过与NCBI已登录的柑橘褐斑病菌endo PG序列比对发现,相似率高达99%.[结论]通过培养性状、形态学特征研究结合分子鉴定技术表明2种杂柑上发生的病害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 lternaria alternata (Fr.)Keissler],与重庆万州红橘爆发的病害同系柑橘褐斑病.
推荐文章
金银花褐斑病病原检测和ITS鉴定
金银花
褐斑病
病原检测
ITS鉴定
平菇褐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平菇
褐斑病
Pseudomonas tolaasii
核桃褐斑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研究
核桃
褐斑病
发病规律
防治技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杂柑褐斑病的病原鉴定
来源期刊 果树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杂柑 褐斑病 链格孢 鉴定
年,卷(期) 2014,(2) 所属期刊栏目 植物保护·果品质量与安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2-295,封4
页数 5页 分类号 S666.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9)
共引文献  (116)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杂柑
褐斑病
链格孢
鉴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果树学报
月刊
1009-9980
41-1308/S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航海东路南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36-93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86
总下载数(次)
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