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野生动物学报       
摘要:
1只雄性马来熊突发后躯瘫痪,初始表现为精神委顿、行动迟缓,继而发展为双后肢肌肉麻痹、瘫软,并伴随大小便失禁,因四肢无力支撑躯体,行动时后肢须拖拉前行.采集患熊的粪、尿镜检,结果未见异常,结合其发病突然的临床特征,诊断为因外力损伤造成的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下运动神经元瘫痪,是脊髓周围神经或脑周围神经的运动纤维受损的结果.针对病情采取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一方面利用冲击疗法肌肉注射泼尼松龙,以抑制神经炎症的蔓延,并增强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突触的传递;另一方面采用穴位注射疗法,将地塞米松、盐酸普鲁卡因、VB1和VB12注射液混合均匀后于患熊的“百会穴”注入,直接作用于受损神经周围,使其在刺激下加速修复;同时口服大活络丸,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经过4周左右的积极治疗,该马来熊后肢逐渐恢复,直至站立自如,精神活泼,完全康复.
推荐文章
圈养马来熊行为节律和时间分配的季节变化
马来熊
圈养
行为谱
行为节律
时间分配
针刺五泉穴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瘫痪临床研究
脑卒中
肢体瘫痪
极泉
天泉
曲泉
阴陵泉
涌泉
针刺疗法
激素联合湿性疗法成功治疗坏疽性脓皮病一例
坏疽性脓皮病
湿性疗法
治疗
特发性乳糜胸治疗成功一例
乳糜胸
外科手术
病例报告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马来熊后肢瘫痪成功治疗一例
来源期刊 野生动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马来熊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冲击疗法 穴位注射
年,卷(期) 2014,(3) 所属期刊栏目 案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6-348
页数 3页 分类号 S858.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马来熊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冲击疗法
穴位注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野生动物学报
季刊
1000-0127
23-1587/S
大16开
197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2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918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