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使用FATSC实验模拟装置研究了酸用量、酸类型、岩性、岩石纹理、溶蚀量、温度、缝宽、注入速率和注入方式等因素对酸蚀导流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闭合应力时,交联酸更有弄于提高酸蚀裂缝导流能力;酸蚀导流能力受岩性和岩石纹理分布影响大,与岩石的酸溶解量线性关系较差;高温时酸蚀裂缝容易形成不连续、较深的点蚀坑,酸反应局部消耗多,降低酸蚀导流能力;交联酸与胶凝酸交替多级注入、闭合酸化等技术有利提高酸蚀导流能力.基于实验结果,对不同岩性碳酸盐岩提出针对性酸压工艺优化技术:纯灰岩使用交联酸酸压工艺、含泥灰岩使用交联酸与胶凝酸交替注入工艺、闭合酸化工艺.优化的酸压工艺技术现场应用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推荐文章
酸蚀裂缝表面特征:酸化对裂缝导流能力的意义
裂缝
酸化压裂
导流能力
表面轮廓仪
特征
塔里木和田河气田酸化/酸压工艺技术研究
塔里木盆地
和田河气田
酸化
酸化压裂
研究
变参数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实验
碳酸盐岩储层
压裂酸化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
变参数
酸蚀缝长
可携砂交联酸体系的研制与导流能力表征
交联酸
导流能力
数字化表征
携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实验与酸压工艺技术优化
来源期刊 特种油气藏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酸蚀裂缝 导流能力 交联酸 胶凝酸 多级注入 闭合酸化
年,卷(期) 2014,(3) 所属期刊栏目 油藏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0-123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357.2
字数 270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6535.2014.03.02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车明光 1 14 1.0 1.0
5 范润强 1 14 1.0 1.0
6 王海燕 1 1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
共引文献  (78)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93)
二级引证文献  (37)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20(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酸蚀裂缝
导流能力
交联酸
胶凝酸
多级注入
闭合酸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特种油气藏
双月刊
1006-6535
21-1357/TE
大16开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8-173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72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412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