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鲁迅的城市体验有两个比较明显的阶段。20年代鲁迅初到北京,从一个乡镇为主体的乡土中国来到北京这样一个大城市,他的都市观还处于感受、探索、调整的阶段,同时北京又是一个混杂了现代都市与传统乡土、具有官本位气息和强烈的转型期特征的非典型都市。鲁迅在如《端午节》《幸福的家庭》《伤逝》等很多小说中都描写了现代市民的物质困窘和日常生活。10年之后,鲁迅在北京、厦门、广州漂泊过后,来到上海,在这个城市化已经相对成熟的现代都市,鲁迅更充分地享受到都市的物质文明。
推荐文章
从景观都市主义到生态都市主义
景观
景观都市主义
生态都市主义
——从《终身大事》与《伤逝》分析胡适与鲁迅对易卜生主义的解读
易卜生主义
健全的个人主义
启蒙困境
"伪士"批判
《伤逝》:孤独者的悲歌
<伤逝>
孤独
悲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伤逝》到《阿金》——鲁迅都市体验的文本阐释
来源期刊 上海鲁迅研究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转型期 乡土 都市 体验 官本位 北京
年,卷(期) 2014,(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2
页数 12页 分类号 I210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转型期
乡土
都市
体验
官本位
北京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鲁迅研究
季刊
32开
上海市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87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5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