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建立了以Dowex 1×2型阴离子交换树脂为吸附相,在pH值为8.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铜与铜试剂、乳化剂OP三元络合体系测定铜含量的分光光度法.通过试验确定了Dowex 1×2型阴离子树脂用量为0.30 mL、显色剂用量为2.0 mL、乳化剂OP溶液用量为1.0 mL、最佳吸附时间为25 min、最大吸收波长为437 nm.常见共存离子不干扰铜的测定,Fe3+、Co2+、Ni2+对显色体系的干扰,可加入5 mL 50.0 g/L EDTA 200.0 g/L TAC混合掩蔽剂掩蔽.Cu(Ⅱ)浓度在4.0~50.0 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线性回归方程为A=0.279 0ρ+0.062 7,相关系数r=0.999 3,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1.79×105 L· mol-1·cm-1.方法的检出限为0.063 mg/mL.对铝合金样品中痕量铜进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n=6)为3.0%~7.9%,测定结果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结果一致.
推荐文章
邻菲哕啉分光光度法测定离子交换树脂中铁
离子交换树脂
分光光度法
邻菲哕啉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水中痕量钍
流动注射
分离富集
分光光度法
离子交换树脂相分光光度法测定铜
铜,1-(5-溴-2-吡啶偶氮)-2-萘酚-6-磺酸,离子交换,树脂相分光光度法
离子交换树脂相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Hg(Ⅱ)
痕量Hg(Ⅱ)
交换树脂相
吸光度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阴离子交换树脂相分光光度法测定铝合金中痕量铜
来源期刊 冶金分析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树脂相分光光度法 铝合金 铜试剂
年,卷(期) 2014,(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68
页数 4页 分类号 O657.32
字数 247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228/j.issn.1000-7571.2014.07.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姚俊学 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8 80 5.0 8.0
2 刘海珂 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32)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树脂相分光光度法
铝合金
铜试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冶金分析
月刊
1000-7571
11-2030/TF
16开
北京学院南路76号
82-15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18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5135
相关基金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Neimenggu Province
官方网址:http://www.btsti.com/policy/district/2005-1-27/20051271058235030.htm
项目类型: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