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稻飞虱如褐飞虱频繁威胁东亚和南亚的水稻生产.化学杀虫剂作为控制虫害的主要手段时常引发环境问题和害虫抗药性.昆虫病原真菌飞虱虫疠霉是稻飞虱的天敌,了解该菌的生物学和流行学特性是开发其生物防治潜能的必要前提.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飞虱虫疠霉侵染寄丰褐飞虱的关键步骤进行了观察.飞虱虫疠霉的分生孢子接触到褐飞虱体壁后可迅速萌发产生侵染性芽管,侵入虫体.经过4d左右的体内潜伏期,飞虱虫疠霉菌丝重新在寄主体表出现.最先突破坚硬体壁的部位为虫体腹部.3种特化菌丝形成于虫体表面,包括假囊状体、假根和分生孢子梗.假囊状体向虫体四周空气中伸出,很可能是帮助真菌探知周围空气湿度状况并吸收湿气用于开启新一轮的侵染循环.假根将虫尸固定在原位植株上,利于之后分生孢子梗主动弹射侵染性分生孢子感染附近健康寄主.这次观察结果显示飞虱虫疠霉具备用于稻飞虱生防的潜能,有必要开展其扩大培养和剂型化研究推进该生防菌的田间应用.
推荐文章
水稻褐飞虱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褐飞虱
抗性材料
抗性基因
水稻
不同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耐虫特性研究
水稻品种
褐飞虱
耐虫特性
种群参数
褐飞虱的降落机制
褐飞虱
降落
梅雨锋
地形胁迫
复杂地形下褐飞虱迁飞的数值模拟:个例研究
褐飞虱
地形
Flexpart
WRF
轨迹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扫描电镜观察飞虱虫疠霉侵染水稻害虫褐飞虱
来源期刊 菌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褐飞虱 分生孢子梗 假根和假囊状体 虫霉目
年,卷(期) 2014,(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9-826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346/j.mycosystema.13008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大伟 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2 3 1.0 1.0
2 周湘 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10 12 2.0 2.0
3 毛胜凤 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9 29 3.0 5.0
4 郭恺 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4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褐飞虱
分生孢子梗
假根和假囊状体
虫霉目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菌物学报
月刊
1672-6472
11-5180/Q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B401
2-499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2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341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