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世纪40年代诞生的工农兵文学,是对土地革命时期江西革命根据地的苏区文学和抗战时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抗日根据地文学的继承与发展,其发展的线索是:从“为革命”到“为工农兵”;从“个人情怀”到“阶级情怀”;从“宣传品”到“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宣传品”;从“加强文艺宣传工作的政治领导”到“对文艺工作进行管控”;从“群众创作”到“作家向群众学习”.工农兵文学从孕育到诞生再到发展以至消亡,是不断摸索和变化的过程.同时,作为完整的工农兵文学的理论体系,作为一种文学规范,是在1942年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上的讲话》之后形成的大批量的作品产生,所以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上的讲话》作为工农兵文学诞生的标志,以毛泽东作为工农兵文学的倡导者,是科学的.
推荐文章
论不同文学史观如何为新文学正名 ——以《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和《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为例
新文学
文学史观
《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中国新文学研究增殖及其路径选择
新文学研究
增殖
物性
边缘
天道
旧文学
汉语新文学概念及其延展性的学理优势
汉语新文学
学术概念
延展性
沫若情结与新文学浪漫主义的流变
沫若情结
文化心理
功利浪漫主义
艺术文化学
符号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另一种“新文学”的诞生——工农兵文学对苏区文学和陕北抗日根据地文学的继承与发展
来源期刊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工农兵文学 苏区文学 陕北抗日根据地文学 继承 发展
年,卷(期) 2014,(2) 所属期刊栏目 文学艺术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8-101
页数 4页 分类号 I209
字数 481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江 80 102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工农兵文学
苏区文学
陕北抗日根据地文学
继承
发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8-5424
41-1279/N
河南省郑州市紫荆山南路666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94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73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