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详细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班公湖西段的多龙矿集区还有较大的斑岩Cu-Au矿床成矿前景和资源潜力。通过2013年一年的勘查工作,率先在铁格隆南取得突破,获得的铜资源量达到超大型矿床规模,使其一跃为多龙矿集区规模最大斑岩铜(金)矿床,成为2013年全国重大勘查突破之一。该矿床位于多龙矿集区中部早白垩世美日切错组火山岩分布区,成矿与早白垩世以浅成相侵入的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及其相伴产生的热液角砾岩有密切时空关系。矿体主要产于下中侏罗统色哇组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夹深灰色至深黑色粉砂质板岩和成矿斑岩体中。矿体呈隐伏穹隆状,延深巨大,铜矿化呈网脉状、细脉状和浸染状,热液蚀变发育、分带明显,以硅化强烈、绢云母化以及广泛叠加的高级泥化蚀变为显著特征。矿区剥蚀程度甚低,地表只局部出现褐铁矿化和粘土化,但未见铜矿化,向深部蚀变矿化逐渐增强,矿化延深达千米未封闭。铜矿化上部表现为以辉铜矿-蓝辉铜矿-硫砷铜矿为特征的Cu-S体系,向下转变以斑铜矿-黄铜矿为特征的为Cu-Fe-S体系,铜矿化伴生Au、Ag矿化,并呈正相关关系,与多龙矿集区内其他斑岩Cu-Au矿床相比贫金。该矿床的勘查突破,为矿业公司勘查选区提供了范例,对区域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文章
西藏铁格隆南超大型铜(金、银)矿床地质、蚀变与矿化
地质学
斑岩-浅成低温
蚀变
矿化
铁格隆南
西藏
西藏改则县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床勘查模型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多不杂
斑岩型
铜金矿床
勘查模型
西藏铁格隆南超大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银)矿床的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斑岩型
浅成低温热液型
同位素年代学
班-怒成矿带
铁格隆南
西藏
西藏铁格隆南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铁格隆南
班岩铜矿
矿床成因
找矿标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西藏班公湖带铁格隆南超大型斑岩铜(金)矿床的勘查突破及区域找矿意义
来源期刊 中国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斑岩铜(金)矿床 矿床特征 热液蚀变 勘查突破 铁格隆南 班公湖带
年,卷(期) 2014,(4) 所属期刊栏目 非主题来稿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14-1327
页数 14页 分类号 P618.41|P618.51
字数 866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2)
共引文献  (425)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279)
二级引证文献  (187)
18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3(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4(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5(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6(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7(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8(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2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7(5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6)
2018(4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8)
2019(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0)
2020(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斑岩铜(金)矿床
矿床特征
热液蚀变
勘查突破
铁格隆南
班公湖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地质
双月刊
1000-3657
11-1167/P
大16开
北京市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2-112
195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24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4903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