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利用BBK模型和DWBA模型计算共面非对称几何条件下中、低能电子碰撞电离H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所得结果与实验测量进行比较,进而研究初态入射电子的扭曲效应和末态出射电子之间的关联效应对三重微分截面的影响,并对这些影响给出定性的物理解释。我们发现,初态扭曲效应比较微弱,在150 eV以上入射能量时可以忽略;而末态关联效应则十分重要,它会抑制Binary峰的高度,改善Recoil峰的形状,并且使Binary峰和Recoil峰都向大角度偏移,从而使理论结果更接近实验测量。
推荐文章
氦原子(e,2e)反应中末通道屏蔽效应的理论研究
三重微分截面
有效电荷
屏蔽
氦原子(e,3-1e)反应中未探测电子屏蔽效应的理论研究
四重微分截面
(e,3-1e)反应
屏蔽效应
非一级效应
730eV电子碰撞He原子(e,2e)电离的三重微分截面
三重微分截面
关联效应
屏蔽
电子碰撞原子(e,2e)反应的复极化势
复极化势,(e,2e)反应,三重微分截面,电子动量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H原子(e,2e)反应中的初态扭曲效应与末态电子关联效应
来源期刊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电子碰撞电离 三重微分截面 初态扭曲效应 末态关联效应
年,卷(期) 2014,(6) 所属期刊栏目 原子与分子碰撞过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28-934
页数 7页 分类号 O562.5
字数 426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0364.2014.06.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长进 汕头大学理学院 5 8 2.0 2.0
2 赖卓劲 汕头大学理学院 2 4 1.0 2.0
3 陈德锋 汕头大学理学院 2 4 1.0 2.0
4 潘霖庆 汕头大学理学院 2 4 1.0 2.0
5 蒋晓涵 汕头大学理学院 2 4 1.0 2.0
6 徐永亮 汕头大学理学院 2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197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电子碰撞电离
三重微分截面
初态扭曲效应
末态关联效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双月刊
1000-0364
51-1199/O4
大16开
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62-54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7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072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