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荧光材料BePP2结合量子阱作为蓝光发射层,磷光材料GIrl和R-4B掺入到混合双极性主体材料CBP∶Bphen中分别作为绿、红发光层并且在红绿发光层中引入间隔层TPBI,组合得到发白光的混合型有机发光器件。其中量子阱是以BePP2作为势阱、TCTA为势垒。结果表明:当势垒层数为2时,器件的最大发光亮度和电流效率分别为21682.5 cd/m2和23.73 cd/A;当电压从7 V增加到14 V时,色坐标从(0.345,0.350)变化到(0.340,0.342)。与无量子阱结构的参考器件相比,势垒层数为2的器件的最大功率效率为8.07 lm/W,色坐标变化相对最小为±(0.005,0.008),还有一个高的显色指数83。
推荐文章
基于新型有机发光材料的白光照明器件的开发
高效率
环保
有机发光材料
有机白光发光器件
基于量子阱结构的高效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量子阱
磷光
Ir(piq)2(acac)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利用DPVBi阻挡和发光特性制作的白光器件
白光器件
DPVBi
空穴阻挡特性
发光特性
有机量子阱电致发光器件
量子阱结构
有机
电致发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量子阱结构的混合型白光有机发光器件
来源期刊 发光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有机半导体 磷光材料 荧光材料 量子阱 白光有机发光器件
年,卷(期) 2014,(11) 所属期刊栏目 器件制备及器件物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42-1348
页数 7页 分类号 TN383+.1
字数 488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88/fgxb20143511.134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安涛 西安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 50 182 7.0 11.0
2 李朋 西安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 11 124 6.0 11.0
3 李怀坤 西安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 1 1 1.0 1.0
4 丁志明 西安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 2 1 1.0 1.0
5 王海峰 西安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4)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9(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3(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有机半导体
磷光材料
荧光材料
量子阱
白光有机发光器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发光学报
月刊
1000-7032
22-1116/O4
大16开
长春市东南湖大路16号
12-312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36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93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