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两个玉米自交系联87和丹黄25为材料,采用能量为8.0×1015焦耳的 N +,在5.0×1020个/ cm2的相同剂量下,分别进行离子束注入处理。设置种胚面(正面)、非种胚面(侧面)胚面注入加激活、非种胚面加激活等处理。在相同种植条件下对经离子束处理的 M1代的生物学效应和 M2的变异频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下两个自交系的出苗率均较 CK 均下降,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联87在不同处理下的平均变异频率为9.3%,其中侧面注入加激活变异频率最大,为23.1%;丹黄25在不同处理下的平均变异频率为3.5%,其中正面注入加激活变异频率最大,为5.6%。从变异谱看,两个自交系均出现在熟期、育性、抗性、品质、双穗率、株高和穗长等变异,特别是出现3个以上性状同时变异而且是正向的期待性状,运用模拟法测定变异株系配合力,联87正向变异不明显,丹黄25获得一个株高变矮、叶片变宽、品质变好、双穗率达83%优良穗行。
推荐文章
玉米低能离子束辐照诱变研究
玉米
离子束
辐照
诱变
航天搭载和离子束注入对大豆诱变效应的初步研究
航天搭载
离子束注入
诱变
大豆
等离子束玉米自交系选育初探
玉米自交系
氦离子束注入
变异选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离子束注入对玉米自交系诱变效应的初步研究
来源期刊 辽宁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离子束注入 玉米 自交系 诱变
年,卷(期) 2014,(5) 所属期刊栏目 简 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9-81
页数 3页 分类号 S513.03
字数 262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宫国安 10 83 2.0 9.0
2 钱朗 12 30 3.0 5.0
3 邹畅 9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8)
共引文献  (158)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离子束注入
玉米
自交系
诱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辽宁农业科学
双月刊
1002-1728
21-1111/S
大16开
沈阳市东凌路84号
8-21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29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644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