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豫西低山丘陵区陡坡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人工草地、自然荒草地、柏树林地、人工女贞林地和桃树林地)下土壤部分理化性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干扰活动会加速陡坡地土壤质量退化.5种土地利用方式间土壤理化指标除速效磷含量外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近自然状态的柏树林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C/N、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土壤电导率均最高,全钾含量也较高,仅次于人工草地,pH值接近于7;人工草地、人工女贞林地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全磷含量和土壤电导率较低,与其他用地方式间差异显著(P<0.05).陡坡地植被郁闭度和盖度对土壤全钾含量的影响较大,林地速效钾含量高于草地.因此,在豫西低山丘陵区35°以上陡坡地不宜作为人工草地和人工景观林地,建议将柏树作为生态恢复的优先选择树种.
推荐文章
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黄土高原丘陵区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养分
土壤容重
河北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
低山丘陵区
土地利用
时空格局
2000-2015年豫西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豫西黄土丘陵区
土地利用
景观生态风险
空间自相关分析
川中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质量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豫西低山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陡坡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来源期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豫西低山丘陵区 陡坡地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理化性状
年,卷(期) 2014,(1) 所属期刊栏目 旱区生态与资源利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8-212,229
页数 6页 分类号 S158.3
字数 632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泉水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69 2125 27.0 44.0
2 楚纯洁 平顶山学院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48 313 9.0 14.0
3 刘沛松 平顶山学院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27 129 6.0 9.0
5 蒋有绪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49 2063 26.0 45.0
6 文祯中 平顶山学院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17 85 5.0 8.0
7 王健胜 平顶山学院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35 162 7.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32)
共引文献  (1073)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07)
二级引证文献  (34)
19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5(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6(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8(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1999(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1(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2(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3(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4(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5(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7(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9(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豫西低山丘陵区
陡坡地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理化性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双月刊
1000-7601
61-1088/S
大16开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1-14号信箱
52-97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18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748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