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不可抗力与情事变更,难以做到泾渭分明,而是存在交叉地带.对于规范不可抗力与情事变更,《国际货物销售公约》采一元规范模式,中国法则采二元规范模式.就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场合的合同解除,《国际货物销售公约》与中国《合同法》均采由当事人行使解除权的模式,不采自动解除模式.这一立场更符合当事人的实际需要,且避免双务合同牵连性理论只解决给付义务与对待给付义务存续问题、难以解决附随义务存续与否的理论障碍.情事变更场合的合同解除,《国际货物销售公约》以及中国司法解释均是采形成诉权模式,不采狭义形成权模式.两种模式各有优劣,难分伯仲;实际效果上的差异亦不像想象中的大.不可抗力与情事变更交叉场合,合同如何解除,要么由当事人选择,要么依特别法优先于一般法解决.前者本身存在不完善之处;后者依形成诉权路径而非依形成权路径,实现合同解除目的,更利于确保法的统一性、安定性以及裁判结果的公平妥当性,值得提倡.
推荐文章
浅论《劳动合同法》中的情事变更原则
劳动合同法
情事变更原则
劳动者
用人单位
论情事变更原则
情事变更原则
不可抗力
商业风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可抗力、情事变更与合同解除
来源期刊 法律适用 学科
关键词 不可抗力 情事变更 解除 形成诉权CISG
年,卷(期) 2014,(11) 所属期刊栏目 法学论坛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65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韩世远 清华大学法学院 46 813 13.0 2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1)
共引文献  (49)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9(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20(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不可抗力
情事变更
解除
形成诉权CISG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法律适用
半月刊
1004-7884
11-3126/D
大16开
北京市通州区天成桥甲1号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234
总下载数(次)
2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