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目前大坝安全评价存在主观性强、结论指导性弱、分析滞后等缺点,提出以部位为对象,以特征时段为区间的大坝动态安全评价方法,根据多效应量来获取指标的隶属度,结合信息熵理论和专家评估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聚类方法进行时段类比.方法已编制为程序,并应用于狮子坪大坝工程安全决策.工程应用表明:该法能够实时给出关键部位安全性态随时段的演变过程,结论以过往性态为基础,便于工程操作,根据监测资料的变化对指标权重予以修正,数据趋于平稳时权重进行减小,反之增大,符合实际,为大坝安全评价提供一种新思路.
推荐文章
基于熵权-模糊评价的半枯竭水体生态健康评价体系研究
河流生态健康
熵权法
指标权重
模糊综合评价法
基于熵权模糊物元模型的河流生态健康综合评价
模糊物元模型
熵权法
生态健康
评价指标体系
大凌河
熵权-集对分析方法在大坝运行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大坝
运行安全
风险评价
信息熵
集对分析
基于熵权的模糊集对模型在港口水域通航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通航环境
模糊集对模型
联系度
风险评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熵权集的大坝分部位动态健康评价方法研究
来源期刊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学科 航空航天
关键词 心墙堆石坝 安全评价 信息熵 聚类分析
年,卷(期) 2014,(6) 所属期刊栏目 水利与土木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62
页数 7页 分类号 V641.1
字数 389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建康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113 696 14.0 22.0
2 张瀚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20 42 4.0 6.0
3 肖亚子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3 14 2.0 3.0
4 高策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4 25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1)
共引文献  (162)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15)
194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墙堆石坝
安全评价
信息熵
聚类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工程科学与技术
双月刊
1009-3087
51-1773/TB
大16开
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62-55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21
总下载数(次)
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