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近年来,伴随一系列铅污染综合整治行动,我国铅流有所改变.探究产生这些变化的深层原因,可进一步为资源环境改善提供依据.根据铅流分析框架,辨识出引起铅流变化的因素,包括规模性和技术性两类因素.在此基础上,围绕铅产量、废铅回收量等规模性指标,铅循环率、环境释放率等技术性指标,分别从消费、贸易、技术、管理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铅流改变的原因.结果表明,10年来铅制品国内消费量以年均24.7%的速度急剧增长,拉动了铅消费量增长;而铅消费增长又拉动了铅产量以年均14.2%的速度快速增长,进而最终拉动了国内铅矿石资源消耗量、铅矿石净进口量、废铅回收量的增长;铅制品国内消费率的增大方便了铅循环率的提高;国家宏观管理加强,通过关停规模小、技术落后的涉铅企业,并倡导先进技术的应用,为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铅环境释放率提供了重要保障.
推荐文章
无铅化进程中助焊剂的改变
无铅焊料
免清洗助焊剂
铺展率
表面活性剂
中国液态锂铅包层材料研究进展
液态包层
中国低活化马氏体钢
锂铅回路
中国铅基研究实验堆燃料元件活性区温度场计算分析
CLEAR-Ⅰ
燃料元件
温度场
正常运行工况
失流事故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铅流改变原因分析
来源期刊 环境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物质流动分析 重金属 循环率 铅污染物 贸易
年,卷(期) 2014,(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19-3224
页数 6页 分类号 X2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27/j.hjkx.2014.08.05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毛建素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24 287 9.0 16.0
2 马兰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4 16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2)
共引文献  (151)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13)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物质流动分析
重金属
循环率
铅污染物
贸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科学
月刊
0250-3301
11-1895/X
16开
海淀区双清路18号(北京市2871信箱)
2-821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846
总下载数(次)
54
总被引数(次)
23188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