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听力正常新生儿不同时间间隔前掩蔽听性脑干反应的特征,探讨最适宜前掩蔽记录的时间间隔。方法对30例(60耳)听力正常的新生儿分别进行前掩蔽条件下4、8、16、32 ms间隔刺激声的 ABR检测,以无掩蔽下的常规ABR为参照,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除掩蔽间隔4 ms的波Ⅲ潜伏期及Ⅰ-Ⅲ波间期外,前掩蔽条件下不同时间间隔(4、8、16、32 ms)的潜伏期及波间期均较常规ABR延长(P<0.01),其中掩蔽间隔8 ms时潜伏期及波间期延长最明显、最稳定。结论新生儿前掩蔽ABR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延长与掩蔽刺激间隔时间相关。掩蔽刺激间隔时间8 ms(强度80 dB nHL )更适宜新生儿前掩蔽听性脑干反应的记录。
推荐文章
高危新生儿的听性脑干反应结果分析
新生儿
听性脑干反应
高危因素
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在诊断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中的意义
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
听性脑干反应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听性脑干反应观察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诱发电位,听觉,脑干
未通过听力筛查的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听性脑干反应特点分析
诱发电位,听觉,脑干
听觉
听力检查
重症监护病房,儿科
听性脑干反应
高危因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生儿前掩蔽听性脑干反应的特征分析
来源期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新生儿 前掩蔽 听性脑干反应
年,卷(期) 2014,(5)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5-47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64.04
字数 186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7299.2014.04.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明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86 457 14.0 19.0
2 王素环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7 210 5.0 7.0
3 李星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40 260 11.0 15.0
4 薛俊芳 6 13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新生儿
前掩蔽
听性脑干反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双月刊
1006-7299
42-1391/R
大16开
武汉市武昌区紫阳路5号
38-224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28
总下载数(次)
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