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提高煤层气井的产能,分析煤层气排采机理和排采阶段,并从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压裂液及井网部署等方面,探讨影响屯留井田煤层气井排采的主要因素。研究认为褶皱对煤层气井的排采效果影响较大,裂隙和顶底板也对煤层气排采有一定影响;采用压裂工艺对煤储层强化改造中,活性水+氮气压裂液体系助排效果优于活性水压裂,而清洁压裂液助排效果最差;研究区煤储层特征决定了屯留井田煤层气井难以获得高产量,但可能产气时间较长。同时研究认为,研究区煤层气井井网宜采用排间距200 m×250 m 的小井网结构,且井位布置应与主裂缝延伸方向(东北方向)平行。
推荐文章
顾桥井田煤层气井多煤层合采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煤层气
产量
多煤层
合采
影响因素
煤层气井排采动态主控地质因素分析
煤层气
寿阳区块
柿庄区块
排采动态
主控地质因素
深部煤层气井排采特征及产能控制因素分析
深部煤层气井
排采
产气特征
产水特征
产能控制因素
沁南地区潘庄区块煤层气井产能主控因素研究
煤层气
产能
主控因素
饱和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屯留井田煤层气井排采主控因素研究
来源期刊 煤炭科学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屯留井田 煤层气井 排采效果 煤层气开发
年,卷(期) 2014,(6) 所属期刊栏目 煤矿瓦斯防治理论与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75
页数 5页 分类号 TD71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199/j.cnki.cst.2014.06.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硕 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20 113 7.0 9.0
2 赵家攀 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2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4)
共引文献  (282)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34)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屯留井田
煤层气井
排采效果
煤层气开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煤炭科学技术
月刊
0253-2336
11-2402/TD
大16开
北京和平里青年沟路5号
80-337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011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9109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