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治疗后,是否存在醛固酮逃现象及其区别.方法:入选123例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成缬沙坦组(61例)和贝那普利组(62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时的血压变化和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的活性.结果:①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其血压下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贝那普利组治疗1、3、6个月后血浆PRA活性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血浆AngⅡ活性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后血浆AngⅡ升高,逐渐接近治疗前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醛固酮治疗1个月后显著下降(P<0.05),治疗3个月后上升,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该组62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有24例并发醛固酮逃逸,发生率约为39%.③缬沙坦组血浆PRA活性治疗1、3、6个月后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后血浆AngⅡ活性较治疗前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醛固酮治疗1个月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继续下降,治疗6个月后血浆醛固酮有所升高,但仍低于治疗前水平,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3个月以上)使用ACEI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部分患者出现醛固酮逃逸现象;ARB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醛固酮逃逸,但其逃逸的程度比ACEI轻,出现逃逸的时间比ACEI长.
推荐文章
ACEI联合ARB治疗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原发性高血压
ACEI和ARB类药物对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
认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血压患者ACEI或ARB治疗后醛固酮逃逸的对比研究
来源期刊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缬沙坦 贝那普利 醛固酮逃逸
年,卷(期) 2014,(7) 所属期刊栏目 高血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9-62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44.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01/j.issn.1001-1439.2014.07.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明 71 317 9.0 15.0
2 郭建淑 3 29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原发性高血压
缬沙坦
贝那普利
醛固酮逃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月刊
1001-1439
42-1130/R
大16开
武汉解放大道1277号
38-12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573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3845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