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观察了鸭源呼肠孤病毒与沙门菌共感染对雏鸭脾、法氏囊的病理损伤及法氏囊IgY抗体生成细胞数的变化,为进一步探讨鸭源呼肠孤病毒感染的发病机理和免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雏鸭被分成4组,即对照组、呼肠孤病毒感染组、沙门菌感染组和混合感染组,于8日龄对呼肠孤病毒感染组和混合感染组雏鸭接种鸭源呼肠孤病毒,13日龄对沙门菌感染组和混合感染组雏鸭接种鸭源沙门菌.分别于13、14、16和20日龄每组剖杀6只,观察各组脾、法氏囊和胸腺的病理变化、法氏囊IgY抗体生成细胞的数量变化特点.结果显示,呼肠孤病毒感染后脾、法氏囊和胸腺出现不同程度损伤,组织内出现明显坏死灶,之后出现肉芽肿结构,法氏囊固有层淋巴滤泡明显减少.混合感染组的病变明显重于其他单独感染组,法氏囊IgY抗体生成细胞数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呼肠孤病毒感染雏鸭后引起机体免疫抑制,增大了细菌的继发感染.
推荐文章
鸭源呼肠孤病毒感染引起雏鸭免疫损伤的观察
鸭源呼肠孤病毒
病理变化
免疫损伤
免疫抑制
鸭呼肠孤病毒人工感染SPF鸡胚的病理学研究
鸭呼肠孤病毒
SPF鸡胚
病理剖检
免疫器官
H.E染色
不同日龄呼肠孤病毒番鸭脾脏病理变化的动态观察
呼肠孤病毒番鸭
脾脏
病理变化
鸭呼肠孤病毒自然感染肉鸭的病毒分布与病理学观察
鸭源呼肠孤病毒
自然感染
病理变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鸭源呼肠孤病毒与沙门菌共感染雏鸭的免疫器官的动态病理学观察
来源期刊 中国兽医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鸭源呼肠孤病毒 法氏囊 胸腺 免疫组织化学 IgY
年,卷(期) 2014,(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0-655
页数 6页 分类号 S852.659.4|S852.61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程国富 105 844 16.0 25.0
2 谷长勤 74 501 12.0 19.0
3 张万坡 44 246 8.0 14.0
4 胡薛英 98 712 14.0 23.0
5 赵赫 3 6 1.0 2.0
6 李美霞 3 7 2.0 2.0
7 何莉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4)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鸭源呼肠孤病毒
法氏囊
胸腺
免疫组织化学
IgY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兽医科学
月刊
1673-4696
62-1192/S
大16开
甘肃省兰州市盐场堡徐家坪1号
54-33
197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32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601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