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风筝是我国劳动人民最早发明的。它用细竹扎成骨架,糊以薄纸,系以长线,玩耍时借助风力升上空中。风筝古时候在北方称“纸鸢”,在南方称“鹞子”,有禽、乌、虫、鱼等式样。风筝之名始于五代,但风筝的出现可上溯至春秋时期。到了宋代,风筝在民间开始盛行起来;明清时期,是风筝发展的全盛时期,特别是在清代,放风筝已经成为清明节的习俗活动,《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还写有专著《南鹞北鸢考工记》,对各种风筝的制怍工艺、设计图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风筝飘飘入“梦”来
来源期刊 支部生活(山东) 学科 历史
关键词 放风筝 “梦” 《红楼梦》 劳动人民 春秋时期 明清时期 清明节 曹雪芹
年,卷(期) zbshsd_2014,(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60
页数 1页 分类号 K22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放风筝
“梦”
《红楼梦》
劳动人民
春秋时期
明清时期
清明节
曹雪芹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支部生活(山东)
月刊
1004-0161
37-1001/D
济南市市中区纬一路482号
24-15
出版文献量(篇)
8633
总下载数(次)
1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