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黄河调水调沙期间在河口及邻近海域布设29个大面站施测垂线流速、温度、盐度、含沙量等,发现各因子垂线剧烈梯度变化后出现一个切变拐点,29个切变点连起来就形成一个曲面---切变锋面。锋面以下全部是底部海水层,锋面以上为上部淡水层;淡水不能向锋面以下渗透,故锋面以下温度、盐度垂线竖直,呈现海水性质;海水可以从锋面处向上入侵,故温度、盐度垂线梯度变化;锋面处含沙量最小,流速流向展现出上下两层径流与海流的切变;锋面位置起于近岸拦门沙坎底,沿主流与两侧逐渐升高与海平面平齐。3000 m3/s流量时盐度锋面以上表层小于2.2%的低盐入海淡水大都分布在浅表层区域;入海泥沙由近到远、由粗到细快速絮凝落淤,超出2.2%线范围表层含沙量已小于10 mg/L,至距离口门前方7.9 km表层已是著名的黄蓝分界线,入海泥沙中低层最多运移到口门前方13 km、两侧6.35 km处。
推荐文章
黄河调水调沙对下游河道的影响分析
黄河
调水调沙
下游河道
影响
基于泥沙中碳含量的变化表征黄河调水调沙入海泥沙的扩散范围
黄河
调水调沙
碳含量
入海泥沙
扩散范围
遥感监测调水调沙对黄河河口尾闾的影响
调水调沙
河口尾闾
淤进蚀退
遥感监测
黄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河调水调沙入海切变锋分析
来源期刊 人民黄河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调水调沙 入海切变锋 黄河河口
年,卷(期) 2014,(1) 所属期刊栏目 水文?泥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21
页数 4页 分类号 P332|TV882.1
字数 393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1379.2014.01.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谷硕 8 24 3.0 4.0
2 李金萍 3 9 2.0 3.0
3 徐丛亮 10 30 3.0 5.0
4 童林龙 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 2 3 1.0 1.0
5 范骏 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 2 1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25)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调水调沙
入海切变锋
黄河河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民黄河
月刊
1000-1379
41-1128/TV
大16开
郑州市金水路11号《人民黄河》杂志社
194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08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433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