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20世纪50和80年代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的分布数据,构建栖息地分布模型和栖息地变化模型,分析了主要景观及其分布变化对上述2个时期坡鹿适宜栖息地的影响,并对景观因素变化对栖息地分布变化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50年代海南坡鹿的适宜栖息地分布与林地面积比率、斑块丰富度显著正相关,而与林地边缘密度呈显著负相关;80年代其适宜栖息地分布则与斑块丰富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林地边缘密度呈显著正相关;道路密度也影响本时期坡鹿适宜栖息地的分布.草地转化为林地的比率、道路密度变化率、草地转化为农田的比率、林地和草地转换为居民地的比率均对海南坡鹿的栖息地分布变化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坡鹿栖息地的分布受到景观变化的重要影响,而人类活动干扰则是适宜栖息地丧失的重要因素.
推荐文章
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栖息地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
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
栖息地
景观格局
3S技术
周边区域湿地景观变化对洪河保护区涉禽栖息地的影响
湿地
景观变化
洪河保护区
涉禽栖息地
气候变化对邛崃山系大熊猫主食竹和栖息地分布的影响
气候变化
大熊猫
邛崃山系
竹子
保护
广西黑叶猴栖息地景观格局破碎化分析及其对种群的影响
黑叶猴
喀斯特生境
景观格局
破碎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景观变化对海南坡鹿栖息地分布的影响
来源期刊 生态学杂志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景观变化 海南坡鹿 栖息地
年,卷(期) 2014,(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34-1638
页数 分类号 Q95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曾治高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48 831 19.0 27.0
2 宋延龄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59 1062 21.0 29.0
3 颜文博 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10 24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31)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景观变化
海南坡鹿
栖息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杂志
月刊
1000-4890
21-1148/Q
大16开
沈阳市文化路72号
8-161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755
总下载数(次)
30
总被引数(次)
1617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