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从中华剑角蝗肠道共生真菌Penicillium oxalicum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6个苯并吡喃酮二聚体类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secalonic acid A (1)、asperpyrones A (2)、asperpyrones B(3)、asperpyrones C (4)、asperpyrones D(5)和aurasperone A(6).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菌种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对人肝癌细胞Hep G2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其IC50值为1.1 μM.
推荐文章
苯并吡喃-4-硫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血管舒张活性
苯并吡喃
钾通道开放剂
合成
血管舒张活性
一锅法合成3-腈基-4苯并吡喃酮类化合物
苯并吡喃酮
邻羟基苯乙酮
Vilsmeier试剂
一锅法
合成
新型咪唑烷基芳基取代吡喃二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α-芳乙烯酰基α-羧基二硫缩烯酮
咪唑烷基芳基吡喃二酮
合成
表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华剑角蝗共生真菌Penicillium oxalicum中苯并吡喃酮二聚体类化合物的研究
来源期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中华剑角蝗 昆虫肠道真菌 Penicillium oxalicum 细胞毒活性
年,卷(期) 2014,(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7-520
页数 4页 分类号 R931.7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邹坤 120 610 13.0 19.0
2 程凡 34 166 7.0 12.0
3 徐帮 6 27 3.0 5.0
4 刘呈雄 18 34 3.0 5.0
5 郭玲芝 5 11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华剑角蝗
昆虫肠道真菌
Penicillium oxalicum
细胞毒活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月刊
1001-6880
51-1335/Q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二段16号
62-107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62
总下载数(次)
12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