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制了介电润湿双液体变焦透镜以实现变焦透镜的微型化及无机械部件情况下透镜的自动变焦.基于介电润湿原理制备了双液体变焦透镜.采用CCD图像测量系统,测量了不同电压下透镜的焦距,并与基于高斯光学理论推导的焦距公式进行了比较.然后,采用COMSOL软件,分析了双液体界面面形随电压的变化,讨论了动力黏度系数对透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的增大,双液体界面从初始弯向导电盐溶液变为平面继而弯向绝缘油,相应的双液体透镜实现了从凹透镜到凸透镜的转变,临界电压为50 V.当电压增大至65 V左右时,透镜焦距不再减小.透镜焦距经历了从负到零再到正的变化(-∞,-22.83 mm)U(33.47 mm,+∞),基本实现了焦距大范围可调.当动力黏度系数为0.03时,液体透镜的响应时间为0.015 s,对应的器件稳定性最佳.
推荐文章
基于介质上电润湿的平面可变焦液体微透镜
介质上电润湿
变焦
微透镜
微流体
基于介质上电润湿的钳制式液体变焦透镜
介质上电润湿
液体透镜
表面张力
变焦
不同驱动电压波形对电润湿液体透镜驱动效率的影响
驱动电压
液体透镜
响应波形
焦距
交流电
电润湿
带有悬浮锥形圆环的液体变焦透镜
介质上电润湿
变焦透镜
液体透镜
表面张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电润湿双液体变焦透镜
来源期刊 光学精密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双液体透镜 变焦距透镜 电润湿驱动 COMSOL软件
年,卷(期) 2014,(10) 所属期刊栏目 现代应用光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92-2597
页数 6页 分类号 O435.1|TH703
字数 307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88/OPE.20142210.259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梁忠诚 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微流控光学技术研究中心 86 385 10.0 15.0
2 赵瑞 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微流控光学技术研究中心 29 169 8.0 12.0
3 华晓刚 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微流控光学技术研究中心 1 15 1.0 1.0
4 田志强 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微流控光学技术研究中心 3 17 2.0 3.0
5 刘启超 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微流控光学技术研究中心 2 15 1.0 2.0
6 王评 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微流控光学技术研究中心 2 1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42)
二级引证文献  (29)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1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双液体透镜
变焦距透镜
电润湿驱动
COMSOL软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光学精密工程
月刊
1004-924X
22-1198/TH
大16开
长春市东南湖大路3888号
12-166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867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987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