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 PLGA-PEG 嵌段聚合物的两亲性质制备了3种不同 PEG 分子量的内部包载药物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胶束 APRPG-PEG-M。通过对制剂粒径分布、zeta 电位、包封率及载药量等方面的考察,确定处方和制备工艺,并考察其制剂学性质。制备的靶向胶束呈球形或类球形,粒径109.7~119.9 nm、包封率89.2%~91.5%,在体外释药试验中48 h 累积释放量为47.8%~60.0%,表现出明显的缓释效果。制备的紫杉醇靶向胶束在体外对药物释放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推荐文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妇科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妇科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其受体对女性药物流产效果的影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药物流产
效果
紫杉醇药物支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紫杉醇药物支架
金属裸支架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妊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妊娠
胎盘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的紫杉醇胶束的制备及其缓释效果
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药剂学 紫杉醇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聚乙二醇 胶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年,卷(期) 2014,(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0-724
页数 5页 分类号 R943
字数 495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潘卫三 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 269 2138 22.0 34.0
2 杨星钢 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 60 403 11.0 19.0
3 郭盼 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 4 5 2.0 2.0
4 李淑娟 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 1 2 1.0 1.0
5 于世慧 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 2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6)
共引文献  (56)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药剂学
紫杉醇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聚乙二醇
胶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科技论文
月刊
2095-2783
10-1033/N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5号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42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147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