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1982-2010年河南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较对照增产品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数据,分析了河南省旱地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特点.结果表明,随品种育成年份的推进,小麦生育期逐渐缩短,株高逐渐降低,最高群体逐渐变小,产量、穗粒数、千粒重逐渐提高,穗数变化不大;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其中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表明,1982-2010年河南省旱地小麦品种产量的提高是在保证穗数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来实现的.
推荐文章
河南省弱春性小麦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演变分析
河南省
弱春性小麦
品种
农艺性状
演变
30a来河南省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演变规律
小麦
半冬性
春性
生育期
株高
产量
30 a演变规律
河南
河南省主要谷子品种及其系谱演变与遗传基础分析
谷子品种
遗传基础
系谱
素本材料
河南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1982-2010年河南省旱地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演变规律
来源期刊 河南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河南省 旱地小麦品种 农艺性状 遗传演变
年,卷(期) 2014,(5) 所属期刊栏目 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41
页数 4页 分类号 S512.1
字数 328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灿军 7 28 3.0 5.0
2 冯伟森 16 69 5.0 8.0
3 吴少辉 14 67 4.0 8.0
4 张学品 11 38 3.0 6.0
5 杨洪强 14 47 3.0 6.0
6 田文仲 18 57 5.0 7.0
7 张园 11 57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97)
二级引证文献  (38)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15)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1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20(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河南省
旱地小麦品种
农艺性状
遗传演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农业科学
月刊
1004-3268
41-1092/S
大16开
郑州市农业路1号
36-32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734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598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