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 )的M RI特征,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PRES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基础疾病包括肾病综合征5例,急性肾炎2例,重症肺炎伴高肾素性高血压1例,淋巴瘤化疗1例,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10例中7例患儿血压有升高。所有患儿行M RI扫描,其中2例增强扫描,2例M R血管成像(M RA )。结果 M RI显示双侧枕顶叶(10例)、额叶(2例)、颞叶(2例)、基底节区(1例)及双侧小脑半球(1例)皮层及皮层下多发 T1WI略低、T2WI高信号,4例DWI高信号,2例增强后轻度强化,1例MRA表现为基底动脉远端、左椎动脉狭窄。随访MRI显示病灶明显缩小或消失。结论 PRES影像特征为枕顶叶皮层及皮层下白质水肿,其发病机制复杂,现有理论不能完全解释所有影像表现。对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儿应警惕PRES并及早行M RI检查。
推荐文章
大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及影像学表现
大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高压脑病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21例临床分析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临床特点
影像学特点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临床特征及MRI表现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血管源性水肿
子痫前期及子痫致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MRI表现
子痫前期
子痫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儿童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MRI表现及发病机制探讨
来源期刊 重庆医学 学科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后部可逆性脑病 儿童
年,卷(期) 2014,(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0-292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270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8348.2014.03.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鹤琳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 15 148 7.0 12.0
2 蔡金华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 62 297 10.0 13.0
3 杜长国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磁共振成像
后部可逆性脑病
儿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重庆医学
半月刊
1671-8348
50-1097/R
大16开
重庆市渝北区宝环路420号
78-27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732
总下载数(次)
3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