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博伊斯继承德国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以"社会雕塑"为观念,视每个人都具有艺术创作的可能性,提出"人人都是艺术家"。他意识到语言的技术功能化对人类自由的压制和对人类自身所产生的异变所带来的危害,并认为艺术是自然与世界的中介,个体自由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艺术活动,都会散发出灵韵。其艺术既有明显的历史主义对现实社会批判与纯粹审美状态的矛盾,也有理性主体受到后现代思想的质疑和冲击,却无法超越主体认识的有限性,不能融入更为客观化的社会,必然成为乌托邦。
推荐文章
论赛博朋克电影色彩的反乌托邦表达
赛博朋克
色彩
反乌托邦
浅谈古今雕塑艺术
古代雕塑
现代雕塑
保护
浅谈线在雕塑艺术中的运用
线
雕塑艺术
发展史
运用
情感表达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永远的乌托邦:“社会雕塑”——博伊斯的艺术世界
来源期刊 美与时代:创意(上)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乌托邦 “雕塑社会” 人人都是艺术家
年,卷(期) 2014,(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74
页数 4页 分类号 I0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杰 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17 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乌托邦
“雕塑社会”
人人都是艺术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美与时代:创意(上)
月刊
1003-2592
41-1061/B
郑州市大学路75号
36-107
出版文献量(篇)
752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