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以长白山地区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次生杨桦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原始红松林)内红松种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树轮学与相对生长式相结合,获取红松种群净初级生产力(NPP)连年生长(1921-2006年)数据以及相对增长率的年际变化数据,建立红松种群NPP与年际和季节性气候因子的关系,分析不同气候时期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内红松种群NPP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不同演替阶段红松种群NPP与气候因子响应关系存在差异.随着温度上升,次生杨桦林红松种群NPP与上年生长季和当年生长季低温由显著负相关关系转变为显著正相关关系;次生针阔混交林红松种群NPP由与当年春季最低温度的正相关关系转变为与上年和当年生长季温度的显著正相关关系,气候因素对次生针阔混交林红松种群NPP影响的滞后效应增强;原始红松林红松种群NPP与温度的相关性减弱,与上年生长季降水量的正相关关系增强.研究区气候变化表现为低温和平均温度显著上升,而最高温度和降水没有明显变化.气候变化有利于提高演替初级阶段次生杨桦林和演替中级阶段次生针阔混交林内红松种群生产力,尤其是次生针阔混交林,而对演替顶极阶段红松种群NPP影响不明显.
推荐文章
阔叶红松林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响应模拟
阔叶红松林
净初级生产力
气候变化
PnET-Ⅱ模型
气候变化对红松气候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气候变化
红松
气候生产力
气候变化对阔叶红松林潜在地理分布区的影响
阔叶红松林
气候变化
最大熵模型
潜在地理分布
气候变化情景
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灌木器官的N、P分配特征
营养分配策略
限制元素
生态化学计量
演替阶段
异速生长关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气候变化对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红松种群生产力的影响
来源期刊 应用生态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演替阶段 气候响应
年,卷(期) 2014,(7) 所属期刊栏目 第三届中国树木年轮学术研讨会会议专栏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70-1878
页数 分类号 Q94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露双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生态系统过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5 319 11.0 17.0
2 张雪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生态系统过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4 103 6.0 9.0
3 丘阳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生态系统过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 20 2.0 2.0
4 郭静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生态系统过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3 25 3.0 3.0
5 马志远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生态系统过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3 26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1)
共引文献  (176)
参考文献  (3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109)
二级引证文献  (89)
192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0(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1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6(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23)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8(3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19(3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净初级生产力
演替阶段
气候响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应用生态学报
月刊
1001-9332
21-1253/Q
大16开
辽宁省沈阳市文化路72号
8-98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946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435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