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通过改变Zn1-xBexO合金中Be的浓度及其掺杂位型,研究N在Zn1-xBexO合金中的形成能和受主离化能,分析了p型导电的可能性.结果表明:Be-N共掺杂时,N优先占据周围没有Be的O位置,每增加一个Be近邻掺杂原子,No的形成能增加约0.2 eV.当近邻Be原子数为2和3时,No的受主离化能比较低.Be浓度为11at%时,具有2个近邻Be原子的No的受主离化能降低至0.1 eV左右,可以认为是浅受主,Be-N共掺ZnO才可能呈p型导电.考虑No在室温条件下的受主离化率和No形成能的影响,估算出Be-N所提供的空穴载流子浓度不会高于1017 cm-3;如果计及n型背景载流子的补偿效应,Be-N共掺ZnO的p型导电率应该比较低.
推荐文章
BiTiO3和BiVO3稳定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稳定性
第一性原理
相图
热力学平衡
关于Zn1-xBexO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研究
带结构
光学性质
应变
排斥
Zn-Fe-Zr三元系富锌角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及热力学评估
第一性原理计算
ZrFe2Zn20
相图热力学计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N在Zn1-xBexO合金中热力学稳定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期刊 人工晶体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Zn1-xBexO合金 形成能 受主离化能 第一性原理
年,卷(期) 2014,(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32-2737
页数 6页 分类号 O469
字数 339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兴强 南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37 85 6.0 7.0
2 张庆瑜 大连理工大学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92 897 16.0 25.0
3 濮春英 南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9 12 2.0 3.0
5 周大伟 南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16 42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Zn1-xBexO合金
形成能
受主离化能
第一性原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工晶体学报
月刊
1000-985X
11-2637/O7
16开
北京朝阳区红松园1号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北京733信箱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23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80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