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拜伦看来,死亡虽然可悲,但却并不恐怖,甚至,还隐隐约约充盈着一种浪漫的气息。将死亡和爱情联系在一起进行想象,这是年轻人的专利,更是拜伦诗作的特点。《无痛而终》与《你死了》这两首诗歌均体现了一个共同主题:死亡因为有了爱情的陪伴才会显得浪漫和悲壮。同样,关于爱情的话题大多也都离不开死亡。死亡是爱情的妆奁,死亡使爱情的色彩更加五彩斑斓。
推荐文章
从《夜莺颂》看济慈的死亡观
夜莺颂
济慈
死亡观
汲取生命的精华--从《死亡诗社》看高效课堂
教育本质
独立思考
教学方法
效率
建国后50年拜伦研究综述
拜伦研究
阶级分析法
文本批评
你看李开复的眼和鼻纯真在外,精明在心
李开复
纯真
商业社会
企业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无痛而终》和《你死了》看拜伦关于死亡的思考
来源期刊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拜伦 《无痛而终》 《你死了》 死亡的价值
年,卷(期) 2014,(5) 所属期刊栏目 文史哲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2
页数 2页 分类号 I207.4
字数 450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雷霞 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12 17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拜伦
《无痛而终》
《你死了》
死亡的价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月刊
1009-2323
23-1462/G4
大16开
牡丹江市光华街476号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188
总下载数(次)
31
总被引数(次)
1299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