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废名早期的“诗化田园小说”精心建构了一个“桃源世界”,但这个“桃源世界”其实蕴含着生活的大悲苦.《桃园》就是这样一篇颇为晦涩的小说,是一篇表面看去充满美和爱,实则以美与丑、善与恶、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对抗及其悲剧性的结局,体现出深刻的痛苦感的作品.《桃园》中有密集的象征与隐喻,这在废名的小说中是不多见的.小说采取了近似意识流的写作手法,使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解读小说中父女二人的幻想与梦境,就能够发现人物内心世界的隐秘.
推荐文章
论废名诗化小说体式的建构
废名
诗化小说
体式
建构
谈小说文本的多元解读
小说文本
多元解读
具体分析
环境美学视阈中城市文脉的解读——以小说《废都》《白夜》为例
环境美学
视阈
《废都》
《白夜》
城市文脉
沈从文小说"天人合一"观解读
沈从文小说
天人合一
天命观
人性
水意象
生存状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废名小说《桃园》解读
来源期刊 文学教育(上) 学科
关键词 废名 《桃园》 象征 精神分析 幻想与梦境
年,卷(期) 2014,(1) 所属期刊栏目 名篇探赏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4-57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589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郁宝华 无锡高等师范学校小学教育系 12 10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废名
《桃园》
象征
精神分析
幻想与梦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学教育(上)
月刊
1672-3996
42-1768/I
16开
湖北省武汉市
38-423
200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844
总下载数(次)
26
总被引数(次)
59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