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草皮缓冲带作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一种有效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去除氮磷效果最佳为目标,提出了将草皮混播技术运用到缓冲带的构建中,并筛选出了合理的草种混播比例。根据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的相容性,选择扬州本地具有推广价值的草坪草本植物白花三叶草( Trifolium repens)与高羊茅( Festuca arundinacea)作为供试植被,研究不同草种混播比例下草皮缓冲带对农田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总氮、总磷进水浓度分别为7.78~27.22 mg/L和0.47~1.61 mg/L的试验条件下,混播草皮的存在明显提高缓冲带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且对渗流水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径流,当白花三叶草与高羊茅混播比例为1∶3时,缓冲带对径流水和渗流水中总氮、总磷的去除效果较好,且植物生长状况良好,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
推荐文章
不同结构草皮缓冲带对农田径流氮磷去除效果研究
农田径流
草皮缓冲带
结构型式
沈阳地区河岸植被缓冲带对氮、磷的削减效果研究
河岸缓冲带
植被类型
氮磷污染
削减效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混播草皮缓冲带对农田径流氮磷去除效果研究
来源期刊 江西农业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草皮缓冲带 混播比例 径流 渗流 农业面源污染 总氮 总磷
年,卷(期) 2014,(3) 所属期刊栏目 土壤肥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28
页数 4页 分类号 X52
字数 418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明耀 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96 1970 25.0 42.0
2 王苏胜 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7 38 4.0 6.0
3 刘璐嘉 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8 55 4.0 7.0
4 何聪 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3 24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0)
共引文献  (154)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4)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6(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草皮缓冲带
混播比例
径流
渗流
农业面源污染
总氮
总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西农业学报
月刊
1001-8581
36-1124/S
大16开
南昌市莲塘江西农业科学院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342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5779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