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评价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方法治疗红斑肢痛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例临床诊断的红斑肢痛症患者给予营养神经:水溶性维生素1支(0.486 g/支),iv drip,qd,奥德金1.2 g,iv drip,qd;改善循环:参麦60 ml iv drip, qd,的方法治疗,约3周后,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7例红斑肢痛症的患者,经过约3周的治疗,其临床症状消失;治疗前后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未见异常。跟踪观察3月,1例患者症状复发,但症状较治疗前减轻。重复治疗2周,患者症状完全缓解,跟踪观察3月,患者症状未再复发。结论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方法治疗红斑肢痛症安全有效。
推荐文章
红斑性肢痛症的研究进展
红斑性肢痛症
病因
发病机制
治疗
经基因分析确诊的儿童原发性红斑肢痛症一例报告
红斑性肢痛病
疼痛
儿童
病例报告
SCN9A基因
红斑性肢痛症102例临床分析
红斑性肢痛症
病因
治疗
预防
针刺配合药物治疗红斑肢痛症临床观察
关红斑肢痛症
针刺疗法
听宫穴
三物黄苓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红斑性肢痛症7例临床治疗
来源期刊 淮海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红斑肢痛症 营养神经 改善循环 治疗
年,卷(期) 2014,(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7-418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47.4
字数 187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松林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55 296 9.0 13.0
2 朱荣兰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14 86 5.0 9.0
3 张常然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 29 184 8.0 12.0
4 刘小云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 28 85 5.0 7.0
5 梁茵颖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4 22 3.0 4.0
6 姚璐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11 27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8)
共引文献  (64)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红斑肢痛症
营养神经
改善循环
治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淮海医药
双月刊
1008-7044
34-1189/R
大16开
安徽省蚌埠市南湖路568号
26-152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216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830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