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解决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目前国内因粗细颗粒混杂而造成的分型困难。方法以粗颗粒型早幼粒细胞的百分率进行分型,规定:粗颗粒型早幼粒细胞>70%为 M3a(粗颗粒型);30%<粗颗粒型早幼粒细胞≤70%为 M3b(混合颗粒型);粗颗粒型早幼粒细胞≤30%为 M3c(细颗粒型)。结果20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其三种亚型的发生率 M3a 为42.31%,M3b 为30.13%,M3c 为27.56%;性别分布 M3a男性明显多于女性,M3b无性别差异,M3c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年龄分布 M3a < M3b <M3c;初诊时发热症状 M3b最多见,M3a次之,M3c 较少见;出血情况 M3a 最多见,M3b 次之,M3c 较少见;部分M3a、M3b的病例胸骨压痛明显,M3c未见有之。M3a部分病例有肝肿大,M3b与 M3c未见肝肿大者;三型的的部分病例均见有脾肿大;但三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 >0.05)。淋巴结肿大以 M3b为多,M3a 次之,M3c 未见肿大者。Hb、RBC、BPC、WBC 的均值 M3a < M3b < M3c;外周血中早幼粒细胞的数值 M3c > M3a > M3b;骨髓有核细胞的增生 M3a多为增生极度活跃,M3b、M3c多为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值、早幼粒细胞的百分率、粗颗粒型早幼粒细胞的比值均 M3a > M3b > M3c;Auer 小体的发生 M3b多见,M3c较少见,M3a不易见。结论三种亚型不论在性别、年龄分布上,还是在主要临床症状、血象、骨髓象上均有不同的表现与特征。此分型标准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现实意义。
推荐文章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后转型一例
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
白血病,单核细胞
急性
转型
儿童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学分型的研究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
细胞形态学
亚型
雄黄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诱导凋亡和促进分化的双重作用
雄黄
细胞凋亡
分化
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性,急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急性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学分型的探讨
来源期刊 泰山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 细胞形态学 亚型
年,卷(期) 2014,(10) 所属期刊栏目 经验交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54-1057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51
字数 100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7115.2014.10.02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克强 42 137 7.0 10.0
2 胡建功 16 62 4.0 7.0
3 王晓红 4 16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
细胞形态学
亚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泰山医学院学报
月刊
1004-7115
37-1199/R
大16开
山东省泰安市长城路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256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220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