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编码孔径光谱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光谱成像技术,在一次像面采用特定的编码模板对目标进行编码,结合特殊的采样成像方式,获得满足景物重构的采样数据量,实现了空间信息和光谱信息的高精度重构,具有高光通量、高信噪比等优势。该技术在实现过程中,通常要求一次像面与最终探测器像面间满足既定的尺寸比例,但在实际的光学系统加工和装调过程中,由于加工和装调误差的存在,使得光学放大率与设计值间存在偏差,从而降低了编码图谱的采样精度,导致最终重构图谱质量降低。通过仿真不同光学放大率下编码模板的可逆范围及重构图像质量的分析,给出了图像质量与系统光学放大率之间的曲线关系,为编码孔径光谱成像仪的设计和研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推荐文章
编码孔径成像光谱仪光学系统设计
成像光谱仪
光学设计
双Amici棱镜
AOTF成像光谱仪多通道驱动系统设计
AOTF成像光谱仪
多通道驱动系统
系统设计
频率切换
数据采集
系统测试
微位移视觉测量光学成像系统与放大率倍数研究
微位移
激光三角法
光学系统
斑点成像
倾斜放大率
双面镜结构成像光谱仪的改进及性能分析
全反射
傅里叶变换成像光谱仪
菲涅尔双面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编码孔径成像光谱仪光学放大率误差影响分析
来源期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编码孔径 光学放大率 图谱重构
年,卷(期) 2014,(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57-3161
页数 5页 分类号 TH744
字数 224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4/j.issn.1000-0593(2014)11-3157-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吕群波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计算光学成像技术实验室 52 478 13.0 18.0
2 马原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计算光学成像技术实验室 8 44 4.0 6.0
6 刘扬阳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计算光学成像技术实验室 19 143 7.0 11.0
7 钱路路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计算光学成像技术实验室 4 31 4.0 4.0
8 裴琳琳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计算光学成像技术实验室 11 42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编码孔径
光学放大率
图谱重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月刊
1000-0593
11-2200/O4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钢铁研究总院
82-68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956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12772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