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非吸附性溴离子和吸附性磷元素为示踪剂,通过改变针头式降雨器的雨滴降落高度获取不同雨滴动能,并推算其相应的雨滴能量流(Rain droplet energy flux,DE),研究雨滴动能对红壤坡面溶质迁移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初始产流时间、地表土壤含水率、土壤水分入渗深度等均随着DE增大而线性减小;径流总量(Total runoff,TR)与DE呈幂函数递增关系;产沙量(Sediment yield,SY)与DE可用对数函数描述.在不同雨滴动能条件下,径流溴离子浓度随产流时间呈幂函数衰减,土壤溴离子淋溶深度随着雨滴动能增大而减少;径流溶解态磷浓度随产流时间呈线性增大趋势,径流全磷(Total phosphorus,TP)流失总量与DE的关系可用指数函数描述,且径流全磷流失量与径流总量及产沙量高度相关;雨滴动能越大导致表层土壤磷素含量越低.
推荐文章
溶质施放部位对红壤坡面溶质迁移特征的影响
红壤坡面
土壤侵蚀
溶质运移
地表径流
淋溶
放水冲刷对红壤坡面侵蚀过程及溶质迁移特征的影响
红壤
放水冲刷
坡面侵蚀
泥沙
溶质迁移
非饱和土中溶质地表径流迁移模型及解析模拟
非饱和土壤
溶质迁移
地表径流
解析模型
非吸附性离子质量浓度对红壤入渗特性的影响
红壤垂直入渗
Cl-质量浓度
HYDRUS模型
非吸附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雨滴动能对红壤地表溶质迁移特性影响试验
来源期刊 农业机械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红壤坡面 雨滴能量 土壤侵蚀 溶质运移 地表径流
年,卷(期) 2014,(12)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水土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5-170,223
页数 分类号 S153|S157.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6041/j.issn.1000-1298.2014.12.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辉 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 54 265 8.0 14.0
2 龚恩磊 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 5 34 3.0 5.0
3 沈紫燕 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 7 40 4.0 6.0
4 平李娜 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 4 24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80)
二级引证文献  (58)
198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2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9(2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20(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红壤坡面
雨滴能量
土壤侵蚀
溶质运移
地表径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业机械学报
月刊
1000-1298
11-1964/S
大16开
北京德外北沙滩1号6信箱
2-363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67
总下载数(次)
31
总被引数(次)
1744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