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我讲我主张历史地、具体地来分析任何一个道德问题,而且要掌握一个度。我讲最高的至善不是上帝,也不是理性,也不是天赋人权,也不是人人平等,而是人类的生存延续是最重要的。所以这一方面我认为功利主义还是比较有益处,特别在社会措施的制定上,其的确是从大局着想,为绝大部分人着想。所以这方面我跟桑德尔是相当不同,因为他首先就是批评功利主义。
推荐文章
恻隐之心解决"休谟问题"初探
承担裂隙
休谟问题
测隐之心
"恻隐之心"——药品包装设计的伦理考量
恻隐之心
药品包装
伦理蕴涵
电车难题:情境人数对道德判断与恻隐之心的影响
电车难题
情境人数
道德判断
恻隐之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李泽厚:恻隐之心需要培养
来源期刊 新华月报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恻隐之心 李泽厚 培养 功利主义 道德问题 天赋人权 人人平等 桑德尔
年,卷(期) 2014,(1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6-67
页数 2页 分类号 B83-0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恻隐之心
李泽厚
培养
功利主义
道德问题
天赋人权
人人平等
桑德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华月报
半月刊
1001-666X
11-1186/Z
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北里51号
2-242
出版文献量(篇)
17263
总下载数(次)
5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