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民间疗法       
摘要:
艾灸疗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益气固脱、防病保健作用,对多种虚证、寒证、痰证、瘀证有很好的作用[1]。艾灸的类型根据使用的原料不同有清艾条灸、药艾条灸、红外热敏灸:根据艾灸的剂型有艾条灸、麦粒灸、薄棉灸;根据艾灸手法有回旋灸、雀啄灸、混合灸、急灸、缓灸;根据隔物不同有隔物灸、直接灸,其中隔物灸有隔姜灸、隔蒜灸、隔附子饼灸、隔盐灸等。另外还有化脓(瘢痕)灸与非化脓(非瘢痕)灸。笔者根据多年的临
推荐文章
阳和汤临床运用举隅
阳和汤
临床运用
胶艾汤临床运用举隅
胶艾汤
功能性子宫出血
妊娠腹痛
先兆流产
产后子宫恢复不良
夏枯草临床运用举隅
夏枯草
白涩症
乳痈
眩晕
炙甘草汤方证分析及临床运用举隅
冠心病
伤寒杂病论
炙甘草汤
心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麝艾制作、运用和临床应用举隅
来源期刊 中国民间疗法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4,(8) 所属期刊栏目 针灸疗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19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嘉士健 22 92 6.0 8.0
2 陈娟 10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31)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民间疗法
半月刊
1007-5798
11-3555/R
大16开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科创十三街31号院8号楼3层
1993-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