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国的人文节日大多依托着一定的自然时序。九月节俗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在秋季儿月隐退。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生产和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推荐文章
重阳节与重阳习俗演变
重阳节
习俗
演变
浅析古诗中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重阳节
民俗
登高
菊花
多姿多彩的重阳节
传统节日
启蒙教育
重阳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重阳节俗
来源期刊 农民文摘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重阳节 意味着 古代 火星 古人
年,卷(期) 2014,(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4-54
页数 1页 分类号 R16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重阳节
意味着
古代
火星
古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民文摘
月刊
1000-7741
11-1411/F
32开
北京海淀区翠微中里16号楼
2-119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943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28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