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小胶质细胞和白介素在帕金森病(PD)中对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采取立体定向术把嗜神经毒素6-羟基多巴(即为6-OHDA)注射进大鼠右侧文状体做成偏侧PD大鼠模型。在造模2个月后,将黑质致密度部神经元与小胶质细胞数目加以计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监测黑质致密部白介素的表达水平改变情况。结果在光镜视下,注意模型组大鼠右侧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已消失,而小胶质细胞计数数目显著性增多,和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模型组大鼠右侧黑质致密部可以看见显著的小胶质细胞核周围存在白介素的表达,为棕褐色。但是模型组在左侧黑质,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在右侧黑质未发现显著的白介素表达。结论嗜神经毒素6-OHDA能促使神经元释放出小胶质细胞并激活态物质,小胶质细胞被激活释放出白介素产生介导细胞毒性的作用,加快神经元发生慢性变形坏死现象。
推荐文章
小胶质细胞在帕金森病发病学中的作用
小胶质细胞
帕金森病
氧化应激
神经保护药物
星形胶质细胞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帕金森病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保护
小胶质细胞与帕金森病
小胶质细胞
帕金森病
细胞因子
多巴胺能神经元
组织构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胶质细胞与白介素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药物经济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白介素 帕金森病 发病机制 实验研究
年,卷(期) 2014,(1) 所属期刊栏目 短篇论著 Short Treatises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6-217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42.5
字数 170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晓帆 34 102 5.0 8.0
2 陈培 37 86 4.0 7.0
3 孔祥盼 7 22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8)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胶质细胞
白介素
帕金森病
发病机制
实验研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药物经济学
月刊
1673-5846
11-5482/R
16开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新中街11号2号楼401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468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000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