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说起汉俳,大家一定会联想起日本俳句,事实确实如此。汉俳的产生与源远流长的中日文化交流密不可分。新文化运动时期,便有人将日本俳句翻译过来,而后一些新文化运动的大家用俳句的形式写新诗。1980年,赵朴初先生在接见日本俳人协会访华团时,当场即兴赋俳句三首,从此成为当代汉俳诞生的源头。汉俳音韵灵活,短小精悍,可抒情,可叙事,语义隽永,特别适合老年人习作、咏唱,是一种陶冶性情,提高文化修养的极好的文学形式。
推荐文章
论丁芒新诗的诗思意识
丁芒
新诗创作
诗思意识
大我
一种新的计算汉明距方法——位权值流水华莱士树算法
帧同步系统
位权值累加
华莱士树算法
计算汉明距
白话诗及新诗革命的政治背景
汉语诗歌
白话诗
新诗革命
改良
革命
政治激进主义
谈鲁迅新诗意象的象征性
鲁迅新诗
意象象征性
艺术探源
审美内涵
美学感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认识一种新诗体——汉俳
来源期刊 金秋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汉俳 新文化运动时期 诗体 中日文化交流 陶冶性情 文学形式 文化修养 俳句
年,卷(期) 2014,(2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42
页数 2页 分类号 I206.6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汉俳
新文化运动时期
诗体
中日文化交流
陶冶性情
文学形式
文化修养
俳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金秋
半月刊
1671-3966
61-1385/C
大16开
西安市建国六巷17号
52-237 52-240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629
总下载数(次)
21
总被引数(次)
40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