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不同栽培模式下韭菜田内发生的韭菜迟眼蕈蚊为试材,采用系统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山东潍坊市昌乐县拱棚越冬韭菜和露地韭菜田内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拱棚韭菜扣膜期间,因5~10 cm地温在9~14℃,温度较低,韭菜迟眼蕈蚊发育缓慢,只发生一代,扣棚后即是韭蛆的为害高峰,扣棚时间早晚与扣棚后幼虫发生为害高峰和成虫发生的高峰密切相关,扣棚早的幼虫为害盛期早,成虫发生早,反之则发生晚.对该虫采用“治前控后”的方法可有效控制其为害,即在冬季扣棚前幼虫期,使用高效、低毒的药剂进行灌根防治;棚内成虫发生期可使用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露地栽培韭菜,春、秋两季是韭菜迟眼蕈蚊的为害盛期,应抓好春季的防治,在幼虫发生初期采用药液灌根处理或在成虫发生期地上喷雾防治.
推荐文章
韭菜韭蛆的发生与绿色防控措施
韭菜韭蛆
形态
危害
发生规律
绿色防控措施
昆虫病原线虫对韭蛆和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昆虫病原线虫
韭蛆
土壤线虫群落
生物防治
西红柿简易避雨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对比试验技术总结
避雨设施
露地
对比试验
技术总结
48%毒·辛乳油对韭蛆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48%毒·辛乳油
韭蛆
防治效果
田间试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韭菜设施和露地栽培中韭蛆的发生和防治对策
来源期刊 北方园艺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韭菜迟眼蕈蚊 栽培模式 发生动态 防治对策
年,卷(期) 2014,(22) 所属期刊栏目 植物保护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3-117
页数 分类号 S633.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薛明 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81 979 20.0 28.0
2 刘建平 8 42 2.0 6.0
3 王承香 14 79 3.0 8.0
4 刘振龙 9 30 2.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5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135)
二级引证文献  (80)
198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0)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7(22)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8(38)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9(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20(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韭菜迟眼蕈蚊
栽培模式
发生动态
防治对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方园艺
半月刊
1001-0009
23-1247/S
大16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省农科院
14-150
197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038
总下载数(次)
74
总被引数(次)
10385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