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文章解读了美学大师朱光潜的“咬文嚼字”一文.通过朱先生修改郭沫若先生的戏剧对白用词,阐述“是”与“这”的区别;批评王若虚在《史记辨惑》中对《史记》李广射虎的修改,阐明咬文嚼字的意义,让我们看见了文字不同应用中的美感,不同文字的应用那怕是一个字的不同也会有截然不同的意思.对现代人为了使用方便对汉语汉字的随意臆造而感到汗颜.
推荐文章
朱季海先生拾零
《朱季海先生拾零》
随笔
杂文
杂谈
让咬文嚼字散发出人文的芬芳
语文教学
咬文嚼字
人文素养
桥梁设计中桥梁建筑美学的体现方式分析
桥梁设计
桥梁建筑美学
分析体现方式
文字与镜头的美学较量
围城
改编
跨媒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文字应用的美学精神体现——朱老先生的“咬文嚼字”
来源期刊 新西部:中旬·理论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文字应用之美 咬文嚼字
年,卷(期) 2014,(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6-86
页数 1页 分类号 G623.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坦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文字应用之美
咬文嚼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西部:中旬·理论
月刊
1009-8607
61-1368/C
西安市含光路南段177号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出版文献量(篇)
907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