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缺损的发生率及增加剖宫产瘢痕缺损深度的危险因素。方法:2011年7-12月收治行剖宫产妇女995例次,行经阴道B超检查了解子宫位置、切口距宫颈内口距离、缺损处肌层厚度,根据缺损处子宫肌层厚度,将患者分为大缺损组和小缺损组。结果:195例患者存在瘢痕缺损,发生率19.6%(195/995);其中88例患者存在大缺损,发生率8.8%(88/995),107例患者存在小缺损,发生率10.8%(107/995)。子宫后位、剖宫产次数≥2次、术前使用缩宫素、试产时间≥5 h、宫口扩张≥5 cm、胎先露已衔接、切口距宫颈内口<5 mm的孕产妇大缺损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子宫后位、切口距宫颈内口近、剖宫产次数多、使用缩宫素、试产时间长、宫口扩张程度大、胎先露衔接是增加剖宫产瘢痕缺损深度的危险因素,要加强对阴道分娩的准确评估。
推荐文章
剖宫产宫壁瘢痕缺损相关因素分析
剖宫产
宫壁瘢痕缺损
子宫后位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剖宫产瘢痕妊娠
风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剖宫产瘢痕妊娠保守治疗失败危险因素分析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
保守治疗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影响剖宫产瘢痕妊娠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剖宫产
瘢痕妊娠
相关因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增加剖宫产瘢痕缺损深度的危险因素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社区医师 学科
关键词 剖宫产 剖宫产瘢痕缺损 发生率 危险因素 经阴道B超
年,卷(期) 2014,(3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临床论坛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3-94,96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213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614x.2014.36.5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晓岩 523326广东省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妇科 1 1 1.0 1.0
2 袁秀英 523326广东省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妇科 1 1 1.0 1.0
3 刘小媚 523326广东省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妇科 1 1 1.0 1.0
4 杨仁东 523326广东省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妇科 1 1 1.0 1.0
5 刘燕燕 523326广东省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妇科 2 1 1.0 1.0
6 韩临晓 523326广东省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妇科 3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11)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剖宫产
剖宫产瘢痕缺损
发生率
危险因素
经阴道B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社区医师
旬刊
1007-614X
22-1405/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号西环广场A座17-18楼
80-358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294
总下载数(次)
29
总被引数(次)
7039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