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副溶血性弧菌在玻璃器皿上的粘附及去除技术.[方法]以栽玻片模拟厨房中的玻璃类和陶瓷类厨具,选用酒精、醋酸及乳酸链球菌素作为抑菌剂对人工污染粘附到载玻片上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处理,通过观察副溶血性弧菌在栽玻片上的存活数和去除率考察3种抑菌剂及其协同抑菌作用.[结果]载玻片上粘附的副溶血性弧菌的活菌数经生理盐水和不同浓度的酒精、醋酸和乳酸菌链球菌素作用后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抑菌剂组残留的活菌数(残留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各抑菌组的抑菌能力均随着抑菌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协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pH 4.0、35%酒精、1.0 g,/L乳酸链球菌素的组合能有效抑制副溶血性弧菌在玻片上的粘附,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结论]副溶血性弧菌在玻璃器皿上有一定的粘附力,但酒精、醋酸和乳酸菌链球菌素具有较好的除菌效果.
推荐文章
玻璃表面疏水性能对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副溶血性弧菌
生物被膜
亲水性
疏水性
抗副溶血弧菌IgY的提纯及检测副溶血弧菌的间接ELISA的建立
鸡卵黄免疫球蛋白
间接ELISA
副溶血弧菌
检测
副溶血弧菌的多重PCR检测
副溶血弧菌
聚合酶链式反应
毒力因子
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研究
副溶血性弧菌
SN/T1870-2016
toxR
弧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副溶血弧菌在玻璃器皿上的粘附及去除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粘附 除菌
年,卷(期) 2014,(36) 所属期刊栏目 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015-13017
页数 3页 分类号 S182|R187.2
字数 291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方维明 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89 445 11.0 16.0
2 杨振泉 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72 488 11.0 18.0
3 高璐 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47 211 7.0 13.0
4 饶胜其 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39 162 6.0 11.0
5 张琦 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26 19 3.0 3.0
6 居翔玉 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75)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副溶血弧菌
粘附
除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总被引数(次)
4365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