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直接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及其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发展和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新形态,它同科学社会主义既具有一脉相承的本质上的根本一致性,又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特殊性和创新性。它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是“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是有利于中国发展进步的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报告向国人、世人昭示:“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推荐文章
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的语境比较
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语境比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何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境遇
着点
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社会和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质属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内涵
本质
特点
优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
来源期刊 青年与社会:下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 核心价值
年,卷(期) 2014,(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4-325
页数 2页 分类号 D616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牛森 3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
核心价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青年与社会:下
月刊
1006-9682
53-1037/C
昆明市西坝路29号青年大厦5楼
64-48
出版文献量(篇)
9397
总下载数(次)
43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