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建立丹参作用后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分离体系,提高其分辨率和重复性。方法:丹参作用于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提取全蛋白,按标准条件对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分离,并对各个关键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最终选择的裂解液配方是1%TBP,4%CHAPS,0.2%Bio-Lyte,40mmol/L Tris,8mol/L尿素,2mol/L硫脲;使用pH 4~7的IPG胶条,电泳参数根据Bio-Rad公司的预设方案进行调整;改良硝酸银法进行蛋白质斑点染色。从而获得了满意的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结论:成功建立了丹参作用后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分离体系,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重复性,为进一步较为系统、全面、准确的评价丹参及其复方制剂的作用机制和药效提供方法学基础。
推荐文章
油松雌性不育系球果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
蛋白质组
油松
雌性不育系
双向电泳
建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蛋白质组双向电泳的分离体系
双向电泳
蛋白质组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优化
分离体系
龙眼胚性培养物蛋白质水平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建立
龙眼
胚性培养物
体细胞胚胎发生
特异蛋白质
水平双向电泳
半干技术
旱柳根系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
林木育种学
旱柳
蛋白质组学
双向电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丹参作用后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
来源期刊 医药前沿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双向电泳 蛋白质组 丹参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年,卷(期) 2014,(1) 所属期刊栏目 【论 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7-98
页数 2页 分类号 R319
字数 205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春燕 泸州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 49 106 6.0 7.0
2 魏聪 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检验科 12 21 2.0 4.0
3 肖斌 泸州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 23 89 6.0 8.0
4 邵军(通讯作者) 泸州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45)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双向电泳
蛋白质组
丹参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药前沿
旬刊
2095-1752
13-1405/R
16开
北京市100026信箱45分箱
18-40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602
总下载数(次)
70
总被引数(次)
6756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